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是成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未来十年,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在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城市的“征程”上,应该如何增强自身实力,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全球配置力、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近日,成都研究制定《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成都将以“融入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路径,以建设具有通达全球能力的内陆开放门户城市、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亚洲内陆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具有高度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具有一定带动引领作用的国际创新型城市、具有较优城市生态环境和多元包容性的国际生态宜居城市为着力点,主动融入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为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十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着眼全局,坚持方向,成都早已沿着2016工作计划描画的“路径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人勤春来早,实干在当下。昨日,记者从成都市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成都的内陆开放门户城市地位将进一步显现,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700万人次,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数达到44条,国际(地区)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9.2万吨,铁路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万吨;亚洲内陆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进出口总额增长8%,利用外资实际到位8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达到272家;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形象较大提升,境外游客入境人数达到250万人次,年度举办国际会展130次,外国驻蓉领事机构达到15个,国际友城超过30个;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国际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顺利推进,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