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枣子巷的印记是李家老卤 一盘卤菜 满心欢喜
2016-03-07 11:24:0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那天晚上,我一碗12块钱的酸菜鱼米线,一根14块钱的猪舌,一共26块钱的晚饭,吃得满心都是欢喜。猪舌有一点小小的烟熏味,比起平时吃过的卤猪舌来,口感要稍微干脆一些。

从那以后,我如果回家顺路买卤菜,差不多都是去李家老卤。从我自己的口味喜好来看,猪舌排第一,然后依次是猪脸,豆腐干(先熏后卤),猪尾巴,牛肉,猪鼻子,猪蹄。平时守摊儿的是李家大姐,为人平和,不大爱说话。李家大哥偶尔会在买卖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是个阔脸汉子,头发粗黑有型,一说起话来,脸上就有笑容来配合。我问李哥卤菜的手艺哪儿来的?李哥说,小时候,妈老汉儿做的卤菜就好吃,所以就学会了。然后就晓得,李家大姐好像是某个单位下岗的,李哥现在还是单位食堂的厨师。李家大姐下岗后,家里的收入就缺了一块,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子,日常用钱都是算计好额度的,两口子开始觉得心慌了,就想靠厨师手艺挣点钱来养家,然后七手八脚忙起来,开了个馆子。哪晓得开馆子做生意并不是只靠手艺好,没多久馆子就做不下去了。后来两口子又商量,干脆做个专工卤菜的小摊儿,成本低,不存货,于是就有了这个李家老卤。李大姐上午负责采购当天食材,李哥利用中午的空闲时间卤菜,据说他家的卤菜每天都会卖完,从不过夜,所以新鲜。有一天跟李哥摆龙门阵,他就很提劲地跟我说,我们的卤菜是正儿八经的好料好卤,都上了“大众点评”的!一看他那个感觉和他老婆抿嘴一笑的神态,我不敢说他们两口子现在日子到底过得有好安逸,但至少是已经缓过气来了。

成都街边这种小摊贩以前很多,“文革”期间割资本主义尾巴,除了茶店子那边有人偷偷摸摸卖一些鸡蛋之类的农副产品,城里差不多是禁绝了。记得有一次我随表姐到茶店子买活鸡,天麻麻黑就爬起来,表姐用自行车搭我过去,见到几个鬼祟的男女,几下把钱给了,活鸡装在麻袋里叫我抱住,一路赶回灯笼街。这样的摊贩,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又多起来。后来很多街道都拓宽修了高楼和大商场,那些小本生意差不多又撤退到相对僻静的小巷里面了。我想这样也对,一个城市,既要有大街拿给气壮如牛的人去奔跑,也应该有更多的小巷用于撤离。要感受到一个城市的体温,你最好直接到这种小巷里面去转一圈,就啥子都晓得了。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易宁
点击阅读更多【市井】新闻
慢成都旅行路线串起30多处老建筑 80后小伙用老宅解锁老成都的回忆
慢成都旅行路线串起30多处老建筑 80后小伙用老宅解锁老成都的回忆
成都太升桥头“最美风景”不再 95岁“鞋垫婆婆”离世
成都太升桥头“最美风景”不再 95岁“鞋垫婆婆”离世
成华区启动记录·2017拍摄活动 为成都留下有温度的记忆
《城市画报》:快成都 24小时快访“鲜肉”
曹树清:簇桥之恋
吴志维:住在公馆 睡在花下
徐娟:妈妈的缝纫机
成都大街小巷 葫芦丝悠扬
[下篇文章] 成都机场高速收费广场启动维修整治提高车辆快速通行能力
[上篇文章] 《米什莱知识散文》与大自然的深度对话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