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用一生来实践“工匠精神”
记者:在成飞工作了35年,您是怎么做到持续创新的?
张林:这跟我十几年的车床工作经验有关。我了解设备的每一个部件,知道生产的每一道工序,能发现问题在哪,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然后不断尝试,通过自己设计制造的专用工装、工具解决影响实际操作的大问题。
记者:您提倡一专多能,“一专”与“多能”不矛盾吗?
张林: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顶尖水平当然值得尊敬。不过我所在的航空工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那就必须要触类旁通,不能只关注自己这一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的运行效率。
记者:别人都称您是“成飞车工第一刀”,您怎么看待自己这30多年的工作?
张林:作为一名工人,就是想在这个平台上去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许多人认为,技术工人只能从事低端制造,其实高端产业一样需要一线技术工人搞技术创新。现在我走到哪都受到大家的尊敬,我的工资比厂长还要高,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技能工人走出了一条路,让我周围的人感受到,做一名好的工匠是值得努力拼搏的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