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海绵人行道良好的吸水能力,工作人员将一桶容量1升的水泼到地面,水沿着地砖之间的缝隙流下,逐渐消失在地面。30秒后,地面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路面的径流,会引到绿地上,进行灌溉。”
“喇叭状”缝隙透水五层“海绵体”吸水蓄水
为何海绵人行道吸水这么快?“‘海绵体’的人行道比普 通 人 行 道 增 加 了20%-30%的储水能力。”工作人员表示,人行道通过铺装板之间的“喇叭状”缝隙透水,透水基层采用3cm粗砂+20cm透水混凝土+40cm再生骨料碎石的构造进行结构层改造,每层中间用渗水土工布,用于过滤水中杂质。
另一方面,对于道路红线外有集中绿地的区段,根据现场情况改造为了半渗透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由砾石层、中粗砂层、种植土层构成。
“中水回用系统也将引入到中环路改造工程中。”该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从污水处理厂引回的中水将用于绿化、路面冲洗、小型湿地打造等方面,将有效节约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