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市建委:减少城市硬覆盖 新修的路新修的公园都要是“海绵体”
2016-05-23 11:51:32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可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系统,将全面在成都市推广实施——记者从成都市建委获悉,今后成都市市域范围内新建项目将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已建成项目结合改造等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

总体要求

市域范围新建项目全部“海绵化”

据介绍,成都市推进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总体理念是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为引领,以工作机制和建设模式创新为突破,以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原则,以环城生态带海绵综合体工程、水系保护和修复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和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按照目前制定的工作目标,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而在市域范围内新建项目,将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已建成项目结合“四改六治理”等改造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

在具体实施中,天府新区、各区(市)县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在新建项目中,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制订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目标要求、技术方法系统纳入新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和工程实践中,全面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水系保护与修复、地下管网和调蓄设施等工程建设,确保雨水径流特征在新区开发建设前后大体一致,基本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

在旧城改造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采取微地形处理、屋顶绿化、透水铺装、柔性防水基础、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推进区域整体治理,消除城市易淹区,提高旧城区内的排涝治涝能力,逐步根治旧城内涝现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标准,大力推进。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袁弘
点击阅读更多【海绵城市】新闻
成都市建委:海绵城市将纳入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成都市将打造绿色、灰色和蓝色三色海绵系统
成都高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全力打造低碳新区
成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已启动60个示范项目 完成投资100亿元
成都活水公园海绵城市建设研讨会举行达成海绵城市成都共识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市建委:减少城市硬覆盖 新修的路新修的公园都要是“海绵体”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下篇文章] 成都城市管理 ​中心城区建成63条“严管街” 实现新一轮提升实践
[上篇文章] 成都2016年“党报读者杯”足球赛雨战更精彩业余足球玩出职业范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