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成都过端午节还要“打李子”
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这些端午节习俗沿袭了上千年。老成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据了解,成都过端午节还有一个“打李子”传统习俗,但这几年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第八章民间游艺中记载,以前的端午节,成都人还会去郫县望丛祠对歌赛歌。郫县望丛祠是纪念古蜀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陵墓。《郫县旧志》中记载:“望丛祠,即二帝陵边,端午日,游人如蚁。农民竞田歌,声闻数里。”歌会中还有一种“打李子”的习俗,人们将一大把一大把的李子专往大姑娘、小媳妇的头上甩。据说谁挨的李子多,谁就生儿子多。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捡起李子怀中揣,叫声媳妇哎!多吃李子儿满屋。”因此那些想抱孙子的婆婆一大早就拉着媳妇到望丛祠去捡李子。赛歌会中,远近商贩、卖小吃的也到会上搭棚设摊,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如猴戏、杂技、西洋镜、打擂比武等也来凑热闹。
《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中记载,过去,在成都部分郊县农村,端阳流行“送伞”。女婿在婚后第一个端阳,要备上九个粽子、九个盐蛋、两瓶酒,携妻子到岳父家过节。岳父母受礼后,要赠给女婿一把新伞。
女婿回家时,不论天晴下雨,均要打伞回家,含有庇护之意,望婆家照顾新媳妇。且在繁体字中,“傘”是拥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儿女,人丁兴旺。在龙泉驿区柏合镇一带,女婿至岳父家,岳父母要送一对精心编织的草帽,以示爱婿之心。柏合一带,只要人们说:“某人拿草帽去了”,便知其上岳父母家去了。故歇后语有“去柏合镇赶场取草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