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隐居成都新津的鼻烟壶“守”艺人 沙湾风物滋润艺术心田
2016-06-20 16:16:4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彼时的衡水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处处充满了喧哗与骚动,日子似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吴建英上街闲逛,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展览:习三内画艺术学校作品展。内画?难到画画还要分内外?自己自幼喜欢绘画,却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内画?何不进去看看。谁知这一看,吴建英便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这里,不妨先谈谈内画。内画也称内画鼻烟壶,是在鼻烟壶内壁上刻画的一门艺术,以特制的画笔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空间作画,工艺尖端,可谓巧夺天工。鼻烟壶用来盛鼻烟以供吸食,这嗜好流行于清代,今已隐入历史,但烟壶艺术却传了下来。其中烟壶内画艺术尤其精湛,发端于北京清嘉庆年间,先是达官贵人追捧,后入民间,也深为大众喜爱。历经岁月积淀,内画烟壶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内画流派。其中“冀派”形成时间稍晚,以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著称。绘画题材涉及花鸟山水、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物肖像、博古器物等等,堪称蔚为大观。冀派的开创者是王习三,是国内目前声誉卓著的内画鼻烟壶大师,极受内画鼻烟壶藏家和玩赏家推崇。为传承内画艺术,王习三在1996年创办了习三内画艺术学校。这是一间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培养内画艺术人才。

这一次的展览,正是内画艺校的开张盛会。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吴建英大开眼界。那些结构精致复繁、色彩艳丽生动的作品是怎么画上去的?而且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难道会有什么魔法吗?她一边细细观赏鼻烟壶,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思量。可是凭她那点自修的绘画知识,哪里想得清其间的奥妙?看着、看着,一个念头飞入脑际:学习内画,走一条新路。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朱鸿伟/文 韩绍智/图
点击阅读更多【工艺】新闻
隐居成都新津的鼻烟壶“守”艺人 沙湾风物滋润艺术心田
隐居成都新津的鼻烟壶“守”艺人 沙湾风物滋润艺术心田
[下篇文章] 安仁古镇寻美食 地木耳——隐居的美味
[上篇文章] 《草堂》诗刊创刊号 梁平:愿成都成为文学的“草堂”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