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2016-07-07 22:06:40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而中环人行道,与成都市任何一条人行道都不一样的“秘密”,就在“暗藏玄机”的地面之下——在地砖下面,是由三层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厚达60厘米的海绵结构。“这个结构比普通的人行道下层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而在地砖与这个海绵结构之间,我们故意留出缝隙,便于雨水快速渗漏。”实施单位成都建工路桥公司董事长、经理王翔介绍。假如遭遇大暴雨,这个厚度为60厘米的海绵结构饱和了,雨水岂不还是会溢出来?“我们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除了暗藏地面以下的海绵结构,人行道下面还设置有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的雨水收集管道,假如海绵结构‘吸不赢’雨水了,多余的雨水就会顺着管道排到市政管网中。”王翔说。打开一处预留井,地层结构一目了然——位于最下方的砾石层可以增加30%的储水力;上面20厘米厚的中粗砂层主要起到过滤的作用;再上面才是栽种植物的种植土层。而在不远处,一个雨水花园已经建成——花园中间的水池由雨水积蓄而成,四周地势形成一定的坡度,由水生植物过渡到喜水植物;上面则是草坪。“我们采用人工挖掘出这个凹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王翔表示。预计明年9月完工的中环路人行道,将成为成都市首条全部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人行道。而随着位于中环的地铁7号线的完工,预计到2017年底,整个中环将完成42公里的整治,“42公里长的城市道路全部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打造,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市建委城建处处长陈顺治表示。

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铺设的人行道  

不仅是“海绵城市”理念得以充分落地,中环在改造中,还积极推行建筑垃圾就地再生利用。工程对中环路部分损坏路面、人行道、路沿石改造后所遗弃的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加工及再生利用。对道路废弃混凝土块进行现场破碎,使用移动式筛分站进行筛分成0—5mm、5—20mm、20—31.5mm的不同规格的再生石料,替代天然级配碎石使用于道路基层,剩余材料利用商混站加入水泥及添加剂制成符合规定的C30水泥混凝土。通过建筑垃圾就地再生利用,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及对现有道路的消磨破坏。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海绵城市】新闻
成都市建委:海绵城市将纳入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成都市将打造绿色、灰色和蓝色三色海绵系统
成都高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全力打造低碳新区
成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已启动60个示范项目 完成投资100亿元
成都活水公园海绵城市建设研讨会举行达成海绵城市成都共识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再添一高标准环状道路 42公里中环将成为“会呼吸的道路”
成都市建委:减少城市硬覆盖 新修的路新修的公园都要是“海绵体”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成都第一条海绵道路 锦华路至锦江示范段完工能够喝掉75%的雨水
[下篇文章] 光亚学校、光亚陈纳德飞虎飞行学院纪念“飞虎队”成立75周年
[上篇文章] 2016年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开始 提前批考生电子档案投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