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曾乐明:一条河流和它的抵达
2016-08-01 11:04:57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家园】曾乐明(成华区)

有一条河,一直在心里流淌。

儿时,家住在一幢苏式红砖青瓦的楼房里,楼旁边,流过一涓清渠。水,自成都西北边岷江而来,在都江堰鱼嘴分流至内江,涌过无数分支岔口,拐进东风渠,再流进这条用以灌溉的小河。出了楼道门,右拐10米,即见一架石板桥跨过河渠。我母亲叫它小桥河沟。

我父母的青壮年,每天从桥上走过,骑着自行车,汇入建设路上班的自行车流。同向的自行车流,塞满整个双向机动车道,壮观度媲美当时北京的自行车流。这是在成都东边,一大片现在叫央企、那时叫某某信箱的存在,厂挨厂,楼连楼。这片占地很大的区域,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使命,是成都以至四川现代工业的发轫地,也因“军工”二字,罩上神秘的面纱。那里有连绵成片的厂房宿舍,红砖青瓦的苏式楼房,抱团成院,自体循环,相对封闭、相对丰富。我的父辈在那里写尽波澜跌宕,悲欢离合。半世纪衍变迁移,辉煌已经沉寂,存留下来的几幢红砖楼房、几排长长管道,几台老式机床,简略碎片成“东郊记忆”的所在,人们在这里休憩玩耍,偶尔驻足,一二追怀。而我的记忆,只从这片区域的沸腾之后,冷却结晶出红砖楼、清渠、石板桥和我的童年。

我的家,就在其中一幢L形三层红砖楼二楼的一间套房里。这条小河,从楼房西侧流过,清澈跳跃。那时的成都,河渠密布,滋养水润。因为岷江水系的绵密充沛,都江堰的水旱由人,这条小河,就像成都的其他河渠一样,体量虽小,却从不寡薄,透彻、轻快、丰足。我的童年,与这渠清水相生相伴。

那时就喜欢夏天,不止可以穿好看的连衣裙,傍晚去猛追湾游泳,看火烧云,还可以下河抓鱼。其实小河水太清澈,只有水草、蚂蟥、螺、极小的鱼,小得像柔软的火柴棍。6岁的我,穿着连衣裙,跟着哥哥,下河捞宝贝。连衣裙是妈妈留学苏联穿的礼裙改做的,非常漂亮的绿底白花,腰间系着蝴蝶结。下河前,哥哥说了几遍,要检查腿上有没有伤口,不然蚂蟥会钻进去。

小心着下去了,河水齐到我的膝盖上,没有半点害怕,只有兴奋好奇。看着红红蚂蟥弯曲游动,细细密密,有点瘆人。小鱼身体细小透明,头部一个黑点,像极了游动的火柴棍。我喜欢两只手连水带鱼捧一捧,观察鱼儿在手心水中的样子,或者把小鱼带水装进玻璃罐,隔着玻璃看里面的另一个世界,鱼儿游来游去,太奇妙。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曾乐明
点击阅读更多【市井】新闻
慢成都旅行路线串起30多处老建筑 80后小伙用老宅解锁老成都的回忆
慢成都旅行路线串起30多处老建筑 80后小伙用老宅解锁老成都的回忆
成都太升桥头“最美风景”不再 95岁“鞋垫婆婆”离世
成都太升桥头“最美风景”不再 95岁“鞋垫婆婆”离世
成华区启动记录·2017拍摄活动 为成都留下有温度的记忆
《城市画报》:快成都 24小时快访“鲜肉”
曹树清:簇桥之恋
吴志维:住在公馆 睡在花下
徐娟:妈妈的缝纫机
成都大街小巷 葫芦丝悠扬
[下篇文章] 俊娴:路灯下的背影
[上篇文章] 3号线一期开通全城热恋新“网红”最有文化味儿地铁线来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