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保存完好的砖铺古街。它成为唐宋成都繁盛的重要实物见证。
经过2年多细致发掘,唐宋时期的铺砖主路4条、泥土支路4条、房址28座和大小排水渠21条,相继重见天日。
唐代成都城内花木扶疏、阁楼高耸,张仪楼、散花楼、锦楼、筹边楼,俱蔚为壮观。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白敏中先后开凿解玉溪、金水河。唐代成都城内水网密布,还有湖泊摩诃池、江渎池。
江南馆街遗址打包套箱现场
人口因城市繁荣持续增加,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成都有近12万户、74万余人,仅次于长安。天宝元年(742年),成都有16万余户,以户数计为全国第三大城市。晚唐元和年间,“扬一益二”的记载开始出现。
公元876年高骈调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878年他新筑周长25里的罗城,并最终形成成都郫、流二江抱城的城市格局。
江南馆街遗址中发现的21条大小排水道均为砖砌,道路、排水道纵横交错,地面地下构成独立而相互关联的系统,呈棋盘格局。下水道系统最早建于唐末,多次维修,沿用至南宋。地面排水系统主要由主道路两侧的排水道构成,与道路同为南宋修建……它们折射出城市的繁盛和管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