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将完善网络理政工作制度机制建设
全方位听民意解民忧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根据诉求内容,通过网络征集、基层推荐等方式,邀请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记者、基层代表、网民代表等组成第三方评价小组,对部门认为考核结果不合理及诉求群众与承办单位‘各执一词’的问题进行客观评价。”据市政府政务服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常见、突发问题、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建立网络理政平台收集整理、部门回应解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推送相结合的回应解读联动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将回应解读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形成知识点纳入知识库,让接听人员依托知识库准确直接地解答群众诉求。针对群众诉求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专家团队等开展“真情面对面”活动,寻求群众诉求与政府治理的“最大公约数”。针对职能交叉及跨行政区域的群众诉求,建立协调会商机制,明确承办单位,难以确定承办单位的,会同市委编办予以明确,确实无法形成一致意见的,会同市委编办专题向市政府报告。
未来,“平台”还会将各级各部门来电、来信受理总量、承办量、已办量以及群众对办理工作的评价情况在网上公开,同时定期在市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报政府各部门、区(市)县群众诉求办理情况,对推诿扯皮、久拖不决、敷衍群众等行为,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并对一定时期内某行业、区域内出现的民生诉求进行综合分析预警,研判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着力推动网络理政步入制度化管理、常态化运行轨道。本报记者 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