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李三军:大院成了妇女娃娃的天下
2017-02-09 23:27:34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李三军/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江路新一号泥墙瓦房内的居民,有着跟今天迥然不同的生活——烧蜂窝煤、担自来水、倒马桶。成年人各自忙碌,顽皮儿童则疯了似的玩耍,斗鸡、打弹子、拍纸烟盒、滚铁环、粘蝉子、游泳,有时还集体恶作剧……

前世今生

临江路应是修筑新南门大桥外致民路、南台路时的附带产品

从百度地图鸟瞰,临江路不过是一条从大学路南尾左拐,几乎笔直指向锦江河畔的小路。最初可不是这样的,记忆中至少七弯八拐才抵河边。《成都城区街名通览》记载:临江路南起大学路与南台路交会口,北止南虹路,长330百米,宽2米,泥石路面道路弯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安置撤退到大后方的大量人口,同时也为了方便城内居民“跑警报”,于当年冬天在市区东南方向新开一道城门,命名为复兴门,越明年筑一石础木面桥,也叫复兴桥。不知何故,成都人只喜欢称其俗名新南门,以及新南门大桥。天久日长,约定俗成,原先的大名隐去,一直延续至今。

临江路应是修筑新南门大桥外致民路、南台路时的附带产品。说它是附带产品,是相对于致民路、南台路以及大学路,更狭小逼仄。真怀疑最初为田塍小径。后来,城内人拥出躲炸弹,安置流民,成都市县的人刚进城又没有找到活儿和住处,便在路两旁搭建简易棚屋,时日渐长人渐多,便成了居民区。我无法断定临江路最先肇始于大学路与南台路交会处,还是锦江河边,抑或同时形成,但可以确定的是,路边民房大抵从锦江河畔向南次递延伸。这是因为,从河边走来,先有临江路一号,再拐一个逼仄的左弯,才有临江路新一号。出新一号便到大学路或南台路。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三军
点击阅读更多【散文】新闻
张浩明:科甲巷的挑水夫
魏治祥:麻糖之恋
黄克:在成都街头放声歌唱
康永志:城际搬运工
张浩明:宝宝百日宴
季先:梦回老屋
何晓玲:栀子花开
周玉莲:鱼腥草 春天人间美味
[下篇文章] 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开通试运行1个月整受理来信6000余件
[上篇文章] 多利好提振 蓝筹股行情可期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