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路或南台路方向进新一号,路的两侧陆续建成尖顶泥砖低矮的民居瓦房,有纵向也有横向斜向的。走过二三十米凸凹不平的泥石路后,但见三排泥墙瓦房,其中一二排背向而列,两旁则有纵向长条型民居,背向民居右侧紧靠连体民房几乎没有间隙。左侧与长条形有相当的距离,而二三幢民居间距又意外宽裕,这样便有了形成院落的大致格局。大人开居委会,小孩子们玩耍大都在这里,但它毕竟不是封闭式院坝小区,路还得沿院坝左侧右弯,曲曲折折朝前延伸。
为写这篇短文,前几天我专门故地重游,原先低矮的泥墙瓦房早已被一幢幢高楼代替,其中一幢高楼整个底层都成了人声鼎沸、喧嚣热闹的自由市场,曰大学路市场。旧时的临江路沿路民居荡然无存,几乎找不到一点痕迹,连临江路新一号名称都没留下,可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凭借模糊的记忆,我来到当年居住的陋室和门前玩耍的大致方位,那个地方正好是农贸市场接近中心地段,卖蔬菜肉类海鲜水果干杂百货的,一间连一间,密密麻麻。过道地面上巴掌大小的瓷砖,一块块沾满水渍和黑色泥土。我呆立半晌,尽情呼吸,看能否唤醒童年的记忆。突然,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大爷,你要买啥子?”水果摊老板热情地看着我。啊,逝者如斯夫,不知老之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