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和蓁蓁一般大,后来弟弟也有了孩子,父母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很多。他们三个孩子都非常独立,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儿子在外公病危住院的时候,给外公写了一封信,里面讲外公对他的影响:简单做人,认真,凡事要多为他人着想。儿子说,这几条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受用终生。
妈妈去世的时候,父亲要求不放花圈,也不点香烛,只放鲜花,我洗印了母亲从小到大各个时期的照片,放在房间里,鲜花簇拥着,父亲也不放哀乐,他选出母亲生前最喜欢的音乐,有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和梁祝,让我刻成碟子,反复播放。
一年后,母亲下葬,父亲带了录音机,录的就是我们以前一起唱的《家,甜蜜的家》,听得出母亲清亮透明的声音。2010年,父亲也去世了,父母合葬在一起,那天,弟弟的儿子,小号吹得好,在墓前,他吹奏《熄灯号》。现在,父母都安息了。
我想画他们,想了很久,都动不了笔,因为我害怕画不像,画不好。前几天偶然翻到那盘磁带,那盘全家人唱《家,甜蜜的家》的磁带,没有了录音机。妈妈弹过的钢琴,现在就放在我家。
忽然,我想,是时候了,让我来画他们最快乐最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