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提出:四川盆地是蚕桑的摇篮和原点,世界了解中国是从丝绸开始的。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张海鹏指出,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丝织物的遗存,四川在渔猎时期,即传说中的“蚕丛”时期,就出现了采桑养蚕的习俗,养蚕缫丝的生产技艺,四川是发源地之一。
四川多条商贸通道 辐射丝路沿线国家
“成都共识”中提出,早在汉代,张骞就证实了“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可从成都经云南、缅甸到达南亚、西亚。北上的古蜀道,如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则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紧密相连。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至魏晋时期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蜀锦护膊,不仅证明成都很早融入北方丝路,而且表明成都很早就把中华文化传播到西域和海外。向西向北经关中到河套地区、蒙古高原,古四川则与“草原丝绸之路”连接。向东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广泛交往。史实表明,四川从古至今与南方、北方、草原和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具有作为主线之一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在论坛中指出,张骞曾经到过蜀地,他从西域回来以后,汉武帝指令他从四个方向寻求通向古印度和阿富汗的这条道路。
提及天府之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张海鹏评价道,成都平原长期在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位是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