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雨伞……花式共享正在不断翻新着人们的共享生活,今年3月出现在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社区的共享冰箱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相较于上海共享冰箱的哄抢现象,北京共享冰箱的刷卡模式,成都的共享冰箱近两个月来运营得如何呢?来看看天府早报记者实地探访有何发现。
位于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社区的共享冰箱
1问
会有哄抢浪费的现象吗?
冰箱每天运营8小时 全靠大学生志愿者值守
天府早报记者5月16日上午9时许来到跳伞塔街道南虹村社区,发现摆在这里的两台共享冰箱里的食物还不太多,“那些商家现在还没把食物送过来,”守在冰箱旁的两位志愿者告诉记者,“中午会有企业送盒饭过来。”
这两位志愿者来自四川大学,其中一位张同学正在四川大学康复医学专业读大二,“我没课的时候就过来值守,一周来一两次,一次守2到4小时。”张同学透露,冰箱每天上午9时从社区推出来,下午5时再推回去,其间都有志愿者值守,“一般都是两个人守,志愿者基本上都是川大的。”会有食物浪费或是哄抢的现象出现吗?张同学说,因为有人值守,所以很少有这种情况,他最多的时候两小时发放了一二十份食物,“来人的时候,我们会询问一下,做好登记再发放食物。”
为什么会询问?原来,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共享冰箱领取食物,只有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工会认定的困难职工,以及残疾人、环卫工人、在附近就医的病人可以领取,“不过这些人不需要证明,志愿者会对来领食物的人进行简单的询问,做好登记就可以发放食物了。”项目负责人杨欣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