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公交如何“叫座”
利用大数据技术等畅通供需匹配渠道
不仅在成都,定制公交在重庆等地推出之后,也面临不小的困境。据重庆日报报道,2015年11月1日起,重庆北部公交公司陆续开通了4条定制公交线路,多数是叫好不叫座,一个月后就停开了3条。同年,武汉公交开通定制公交半年后,当地媒体报道上座率仍不足六成,处于略亏状态。
不过,在最早开通定制公交的北京,其定制公交服务稳定运行,日均乘客达数千人次。其中,持续的宣传推广与畅通的匹配渠道至关重要。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贾元华认为,定制公交能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填补公交运行盲区,同时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道路拥堵和停车难,但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需要提前做好市场分析,贴近乘客需求。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强彬也认为,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才能为定制公交带来稳定的客流。对这样的公共服务来说,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和网约车、共享单车或导航软件等具有大量出行数据的平台合作,更科学梳理市民的出行需求,找到一些集中的出行路线、出行时间,进行规划。
此外,专家也建议针对潜在的目标用户,特别是在尚未开通地铁、公交线路复杂但客流集中的地方,可以在线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公交站牌或车载广告“广而告之”,或者主动上门精准服务,到上班族扎堆的企业园区等地定期举办推广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定制公交的招募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