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陆泉根:一个人会有好几个名字
2017-07-02 15:55:0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土葬的年代,在小镇,衡量一个木匠被人尊重的程度是看有没有人请你做寿材。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会用自己的积蓄早早做好寿材。他们在原料上讲究,做工上自然也不含糊,木匠的手艺要好,人品要好——谁也不会对自己另一个世界里的房屋开半点玩笑。父亲是小镇老人做寿材的热门人选。

50年前的一个大冷天。半夜,我的哥哥得了病,嘴唇乌紫,浑身发热。父亲抱着儿子,来到了小镇最有名气的郎中曹南春家。当时的曹老先生已年近八旬,没有半夜就诊的先例,更何况外面寒风凛冽呢。没想到,父亲自报完家门,曹老先生很快开了门,望闻问切,开方抓药。哥哥得治……问起当初曹先生开门的原因,父亲表情颇有些得意:老爷子指望我给他做寿材呢……

父亲退休后,在扬州一个锯木厂打工。当时老板请父亲过去帮忙,父亲会锉锯子,自学成才,水平和他木匠水平一样高。锯木厂原先有个锉锯子的,姓谭,虽说人高马大,做事却不利索,生意一火便手忙脚乱,锉的锯条赶不上用。父亲的加盟,让谭师傅一阵紧张,担心被炒了鱿鱼——谭师傅没有其他收入,儿子又忤逆。父亲跟锯木厂的老板提出了他加盟的唯一条件:不要辞退谭师傅。老板答应了父亲的要求。父亲的加入,让锯木厂业务量陡增。后来,考虑到离家太远,而母亲身体又不是太好,在扬州漂泊了近两年的父亲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临行前,谭师傅抓住我父亲的手说,陆师傅是好人,陆师傅是好人。

“人走,名字是不会走的,”父亲说,“它们会留在镇上,寿命比人还要长。”

一语成谶。父亲终于走了。他失去效用的身份证,被母亲不知放在了哪个角落,再也找寻不到。倒是父亲遗落在镇上的另外两个名字,依旧活着,时不时地,从人们的嘴里溜出来:一个是“大师傅”,一个是“好人”。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陆泉根
点击阅读更多【散文】新闻
张浩明:科甲巷的挑水夫
魏治祥:麻糖之恋
黄克:在成都街头放声歌唱
康永志:城际搬运工
张浩明:宝宝百日宴
季先:梦回老屋
何晓玲:栀子花开
周玉莲:鱼腥草 春天人间美味
[下篇文章] 刘海:青春之歌
[上篇文章] 阿布:时光沉淀的安静和温柔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