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夫妻肺片”被译为“丈夫和妻子的肺片”……此类让人捧腹的菜品翻译是不是有些“惨不忍睹”呢?不过,今后或许可以得到改观。
近日,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同时,还提供了常用的3500余条规范译文,涵盖交通、旅游、娱乐、教育、餐饮、住宿等13个领域。该标准将于201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规范“奇葩翻译”
英译“国标”来了
“候机楼”被翻译成“Hou Machine Building”,“请在一米线外等候”被翻译成“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老弱病残孕专座”被直译为“Seats for the old,the weak,the sick,the crippled,the pregnant”……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见过类似的“奇葩翻译”呢,不仅不雅,甚至还是错误的。近日,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以规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不规范、不得体等问题。
这项涵盖了交通、旅游、娱乐、教育、餐饮、住宿、等13个领域,还提供了常用的3500余条规范译文。标准规定,公共服务领域应当针对实际需要使用英文,不应过度使用英文,译写时应当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法,译写应用语文明,不得出现有损我国或他国形象或有伤民族感情的词汇,也不得使用带有歧视色彩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语法。
标准提出,一般不按原文字面直译,场所和机构名称一般采用“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通名用英文翻译”的方法。公共服务信息均使用英文翻译,同时根据功能设施信息、警示警告信息、限令禁止信息、指示指令信息、说明提示信息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译法。
记者从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了解到,目前,该项国家标准已经在川内进行了公告,将要求相关领域在进行英译时依照标准进行,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参考已经公布的这3500余条规范译文。暂无相关的地方性标准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