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元璋精工实际控制人陆俊翼,成都商报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未果。不过其在给投资者的短信中表示“已经没法兑现了,向投资者说对不起”,同时还称“无论如何会面对,不会一走了之。”
乱象频发
今年多家新三板公司已停产
作为多层次资成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5年新三板从无到有,从几百家挂牌企业发展到惊人的1万余家。然而疯狂过后可谓“一地鸡毛”,乱象频发,元璋精工只是其中之一。
成都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不仅是元璋精工,截至12月20日,2017年已有近30家新三板公司发布停产公告,涉及澳坤生物、康乐药业、成大生物、创兴智能等公司。而停产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包括停产整顿、火灾事故、证书到期等,甚至还有“公司内讧”导致停产。
由于新三板本身供需失衡,行情每况愈下,特别是后续交易型资金乏力,导致遍地“僵尸股”,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而进入2017年,新三板更是保持平均每月摘牌48家的速度,成为市场一大奇观。
成都商报记者 李伟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