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国学读经典专家访谈 胡昭曦:蜀学的渊笃与健雄
记:胡老师很注意田野实证与资料搜集,近年有什么新发现?
胡:鉴于目前所见尊经书院的原始资料非常零散,在完成《四川书院史》后,我有心进一步搜集梳理尊经书院的历史。我在四川省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筹蜀篇》,出自尊经书院生员黄英,他后来担任过荣县旭川书院(在今自贡市贡井区)山长。据此我写成《近代蜀学学者黄英及其<筹蜀篇>》。《筹蜀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救国图存、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及“经世致用,务实筹划”儒家传统的经邦治国思想上。我们在古代和近代的蜀学研究中,要扩大视野,加强对各府州县蜀学学者的深入发掘探究。另外,台湾学者文守仁先生的《蜀风集》,主要研究四川,却很少为内地人所知。
记:2013年4月,四川大学内加油站附近出土一块缺角的红褐色石碑,引起你的高度重视。
胡:这通《四川尊经书院举贡题名碑》刻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四川大学前身——尊经书院竖立的表彰该书院中举生员的石碑。石碑的出土补充了文献记载的缺失。由时任书院山长王闿运撰文,第一期生员、书法家吴之英书写碑文,反映了尊经书院前期的办学思想——以“习帖括而废实学”为弊病,“故力戒程式之文”(教学中不提倡院生学习八股文)。这反映出尊经书院正处于教育制度转型时期的状况。碑文也反映出尊经书院对德育和经世致用的重视,如强调入学之“先能”要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修养,还教育院生培养崇德而不崇禄的优良品德,提倡“有致用之略,出则从政,归而习业”等。
[相关:蜀学]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