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读经典专家访谈 胡昭曦:蜀学的渊笃与健雄

2014-12-06 11:43:14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4日下午,我到川大花园拜访了胡昭曦老师。他头脑敏捷,一口乡音,让我倍感亲切。谈到那段历史,他说,那时四川的宋朝军力仅3万,四川军民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抵抗侵略的壮歌,“当时很多历史真实情况,就来自于蜀学学者们的记述。”

胡老师回忆说:“我的老师蒙文通先生是经学大师廖平的弟子,他在历史研究上博大精深,对经学的见解也是卓尔不群,他认为自己研究最有心得的是理学。我跟先生学了3年多,做过他的助手,受到许多教益和锻炼,从此与宋史结下了终身之缘。我较为系统地进行蜀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我有先天和后天的不足:没有扎实的经学功底,因此我研究蜀学从两点入手:第一,不搞哲学领域,只从蜀学史着手,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第二,从熟悉的历史阶段开始,从我研究的宋史着手,宋代是蜀学空前发展的时期,我首先做了宋代蜀学发展脉络的研究,包括宋代蜀学的兴起、鼎盛、衰亡、转型以及学统、学派、特色等,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1998年出版的《宋代蜀学研究》中。”

这是一番坦荡之言。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是把学问建立在心地平坦宽广基础之上,胡昭曦老师方能探微镜理,详细梳理出蜀学的来龙去脉,蜀学的风聚云散。但他强调,蜀学与荆楚学近似,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研究宋代学派和地区学术者有一个现象,即特别重视濂、洛、关、闽一系的理学,以及江西陆九渊心学、浙东功利学派,对其他地区的学派学术则关注不够。尽管有的著述提出了蜀学……但就以往整个学术层面来看,蜀学的光芒没有得到进一步彰显。这种状况的改善,源自《湖湘学派源流》和《宋代蜀学研究》两本书的问世。胡昭曦与同事合著的《宋代蜀学研究》,将宋代蜀学置于宋代学术和巴蜀文化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较全面地探讨宋代四川地区的学术思想乃至科学技术,由此成为系统深入研究蜀学问题的第一部专著。

本文共7页 1234567
[相关:蜀学]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