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城市管理不断完善:转型升级的创新力量
新尝试:
全国首个井盖办的诞生与实验
19个月前的成都,很少有人把井盖大规模整治与城市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全国首个组建“井盖办”的城市,19个月前,一个全新名词频繁见诸报端,进入老百姓的视野。
这个设在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建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蓉城管线公司、市交投公司、兴城公司等诸多成员单位纷纷加入的新机构——成都井盖办,从一开始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次在中心城区大规模集中整治病害井盖。一举破解检查井的井周破损、井盖沉降、响动这三大难题。
然而,治理之难,一开始就初现端倪。
按照前期调查显示,成都中心城区各类井盖总共大约有80万个,通信、电力、自来水、雨水、污水、燃气……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井盖分别涉及10多家权属单位以及众多的使用单位,在此之前他们对井盖的管理和维护也都是独立进行的,“管线越多,井盖也就越多。”
为了寻求最佳的治理方案,治噪、治沉降,成都井盖办开始技术攻关,自己做起了“治理试验”。
在东城根街、东大街,启动防止井盖沉降的试验;在双林路和浣花滨河路上,又开始做防止噪音的试验。在试验中,城市管理者有的是给井盖戴上“胶项圈”,有的是给井盖选择多点橡胶铺设,有的则采用预制螺栓的办法,看能不能让井盖与井周围更平稳……
10多次试验,20多种材料的比选,最终找到耐久性较好、技术经济性较高、工艺简单、维护便利的治理办法。
而在此基础上,成都启用“井盖电子身份证”,同步试点建设的井盖电子身份铭牌识别系统,还让井盖管理进入“数字时代”。
把小纽扣一般大小的电子芯片安装到井盖“腹部”,在芯片里储存井盖的详细信息。一旦有井盖被盗或发生破损,用特制的仪器发射信号,就能知道哪个井盖丢失,为其迅速“复原”创造条件。
大规模的井盖“平整手术”在成都全面推开。
6个月的时间里,中心城区二环路内首批2.7万余座井盖治理完毕。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