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落实“三大发展战略”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深化合作之路
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在引领、带动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方面,成都一直动作频频。除共建产业园区外,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模式也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和更高层面。
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市建立了“1+7”区域合作格局,签署《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随后这一合作模式又进一步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纳入其中,形成“8+3”区域合作模式。在该合作框架下,成都与各城市在规划、工业经济、政府采购、交通、教育、旅游、城市水源地保护、金融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依托“首位城市”所具备的各项资源优势,成都力图发挥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通过与周边市州形成多方位合作的模式,引领和带动周边市州的发展。
去年7月,在成都经开区生产的64辆“吉利全球鹰”首次通过四川省第一个水运开放口岸——泸州港,经上海港出口到欧洲国家,完成了川内港口出口整车的滚装运输首航。这是成都经开区与泸州港通过签署《区港联动物流协议》建立起两地联动合作的尝试,通过这一合作,实现泸州港与成都龙泉驿物流中心的无缝对接。
而在商业流通、医疗、教育资源共享等领域,成都已与周边市州展开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合作。“此外,在跨区域工商注册、税收征管、统计核算、融资担保等领域,成都也与周边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合作机制创新的尝试。”成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
改革和发展并举
统筹城乡打造“升级版”
2013年3月,成都市公布《2013-2017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为新时期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路线图”:成都将以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深入推进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升级版”。
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国字号”试验区,成都的改革正在由浅入深,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构建和谐相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