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成都“北改”破解综合性城市改造难题
成都“北改”旧城改造难题
旧城改造由于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生活,其改造方式一直是各个地方政府处置的难题。
成都北城存在着诸多产权形态,一是如铁路系统和大型国有企业在改制时候遗留的集体宿舍,二是城中村,三是居民自住搭建形成多年的棚户区。改造看似简单,但实则困难重重。
如何“改”,成都曾摸索了很多年。以金牛区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四段内侧,涉及范围约198亩、面积约5.3万平方米。该区域现有建筑从1953年成都市建筑工会修建的26栋宿舍开始,逐步扩建为建筑行业职工宿舍集中区。曾经繁华一时的“工人村”,目前多数房屋存在墙体开裂、屋面漏雨、抹灰大面积脱落、电线老化、外墙风化严重等问题,已鉴定为D级危房。
2002年以来,成都就该片区改造问题多次专题研究,华西集团也多次着手进行自主改造,但都因利益难以协调,无法启动实施。一是公房关系复杂。区域内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房2469户,占整个居民户数的66%。各类公房使用人身份极其复杂,房屋几易其主,公房使用人身份认定难度也相当大。二是居民诉求不一。虽然居民盼望改造的意愿十分强烈,但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在片区的老住户,希望尽快拆迁,在片区内有房子但又在外面有房子住的住户对改造不急。三是整合单位较多。该棚户区与周边单位犬牙交错,若仅仅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将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及产业品质提升。但需整合的周边7家单位隶属不同主管部门、不同权益主体,自身发展的利益诉求又各有不同,达成整合意见的难度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旧城改造的资金缺口。金牛区多数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安置都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区委、区政府也多次立项寻找开发商进行开发改造,但终因算不过账而搁浅。比如,金牛区花牌坊街新16号院(原成都建设机械公司职工宿舍)项目,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侧,涉及范围约8.25亩、面积约1.1万平方米,按现有的控规条件和拆迁补偿政策测算,总的拆迁安置费用达1.5亿元、亩平拆迁成本达1800多万元、楼面地价达6868元/平方米,项目实施将出现巨额亏损。而旧城改造的启动实施,使掩盖了多年的社会、家庭矛盾和种种问题集中爆发出来。以茶花片区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二、三环路之间,面积3平方公里,涉及人口6.2万人(其中暂住人口近2万人)。该区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数十次零征、统征,号称“拆迁历史博物馆”。
由于该区域征地拆迁时间跨度较长、安置补偿政策更替较多等因素影响,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与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这一度延缓了该片区的更新改造进程。
成都“北改”曹家巷改造新模式
“北改”工程中实施了模拟拆迁,并进行了改变。在政府公布拟拆迁公告后,自治改造附条件搬迁签约期限为100日,若签约率达到100%则项目启动,不足100%则项目中止,避免因项目延误增加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项目公司按照规划条件和居民意愿,在尽可能满足居民返迁安置需要、提高居住环境和品质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引进有资金实力、有运作经验、有成功案例的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以土地收益弥补前期搬迁补偿成本及后期返迁安置房建设成本,实现拆迁改造资金基本平衡。
在模拟拆迁过程,由于上面所述的种种原因,签约率难以达到100%。针对此现象,成都提出了一种新模式,即通过发挥基层民主的自主性,用基层民主自治破解二元结构,把政府角色从传统主导形态解放出来,把政府行政性改造手段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主,让老百姓自己决定去留。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