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义奇:从红星桥(一号桥)到新南门 半城风流红星路
朱熹第三十一世孙、离休干部朱文国先生指出,明、清两朝的科举,考的都是四书五经,必须写成八股文,而经文的解释必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为准。朱子后裔立祠,于是取“登科中甲”中的“科甲”二字,作为立祠之巷的名字。也正因为科举考试与朱熹《四书集注》密切相关,所以每逢乡试,赶考者都是蜂拥而至,提前半月住进科甲巷栈房,天天进入总祠朝拜先贤,待乡试开始,才进入贡院“应试”。
清道光年间,科甲巷进入兴盛时期,修建“科甲巷正街”,将“科甲巷”更名为“大科甲巷街”,“良医巷”改名为“小科甲巷街”。清末民初,成都50余个行帮商会,基本每个帮会都在大、正科甲巷设立有“帮铺”,单是“玉器帮铺”就多达12家;全省著名的“苏广洋货发售所”即“从仁祥号”批发部就设于此巷内;“科甲巷肥肠”“科甲巷米花糖”是当年著名的食品店及食品;还有,用牛蹄壳制成的透明冬瓜灯、柿饼灯和纱灯笼灯饰专卖店;神像雕塑和刻字工艺更是全省有名,小孩玩具店也名气不小。
不过,让科甲巷扬名的并不仅仅是科举,而是这里曾是石达开的凌迟之地。
有关石达开的殉难地点,历史上有五种说法:科甲巷的臬台监狱、上莲花街的督标箭道、北较场、督院街口的“院门口”,以及东较场口。
2009年3月2日,我向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李殿元、张绍诚分别发去求教电邮,他们翌日深夜回电指出,行刑可能性最大的地点,还是在科甲巷侧的臬台监狱内。
[相关:成都历史]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张义奇]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