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伟义:李白、《蜀道难》与蜀道
李白“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性格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唐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的宏愿,注定了他求仕之路的崎岖而又漫长。他没有也不屑参加科举考试来求取功名,而是选取了近乎异端的求仕之路。十多年间,他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求仕之路曲折多舛。漫游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誉满天下,并向韩朝忠诸人上书,幻想通过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凭自己的文学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举荐;有时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终南捷径”,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隐不绝俗”,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博取声誉,直上青云。天宝元年,李白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蜀道难》创作于何时?一说是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征赴长安之时,时年四十二岁;二说是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李白首入长安之时,时年三十、三十一岁。两种说法,各有考据,难有共论。但是,两种说法都能说明,《蜀道难》创作于李白漫游兼求仕的时期。特殊的诗人在特定时期的创作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由此观之,《蜀道难》的创作就不仅仅是纯文学创作那么简单了,极有可能承载着李白实现政治理想的功利。
[相关:蜀道]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肖伟义]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