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泽新作《青鸟故事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记:你目前工作如此繁忙,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写作?
李:2000年前后,我的写作十分流畅。后来写作时间就不够用了。这也没有办法,我只好采取冲刺性写作。近年我在《收获》《十月》开设了个人专栏,让专栏编辑挥舞鞭子赶着走。这也好,一年也完成了不少作品。
记:你说过,一个作家要让傻逼与天才都能服气很难。
李:是的。首先是反省自己,在价值向度上,我必须知道好与坏。然后,在文本上等着别人来挑毛病。
手记
2016年10月25日
在我的庞杂藏书室里,李敬泽的《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一直与他的《平心》《反游记》等放在一起。这册标明属于“作家逸趣丛书”的小书,19.5万字,273页,但内容与逸趣并无关系。首印8000册,如今已很难在坊间找到了。这与其说是一部文学随笔集,不如说是一部充满梦想的另类小说。李敬泽把想象、虚构、历史、事实混杂在一起,呈现出有别于当时散文随笔群体风格的一种重在彰显历史想象的“搭混美学”。
李敬泽在这本书的跋语里讲到了此书的来龙去脉:“感谢布罗代尔。在他的书之后,我写了这本书。1994年夏,在长江三峡的游轮上,我第一次读布罗代尔,读他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夜幕降临,江水浩荡,汽笛长声短声,凭生远意。在那时,布罗代尔把我带向15世纪――‘现代’的源头,那里有欧洲的城堡和草场、大明王朝的市廛和农田,我们走进住宅,呼吸着15世纪特有的气味,察看餐桌上的面包、米饭,有没有肉?有什么菜?走向森林、原野和海洋,我们看到500年前的人们在艰难地行进,我们注视着每一个细节:他们身上皮衣的质地,他们的车轮和船桨,他们的行囊中银币的重量,他们签下契约时所用的纸笔……布罗代尔说,这就是‘历史’,历史就在这无数温暖的细节中暗自运行。但这不仅是历史,也是生活。”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