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2022-03-29 20:08:5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一只“离经叛道”、不是“夜猫子”的古老猫头鹰——他们在青藏高原边缘采集到一件已灭绝的、600万年前昼行性猫头鹰化石,也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形目鸟类化石。

日行中新猛鸮复原图(郑秋旸/绘制)。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这只猫头鹰化石生活在距今约600万-950万年前的中新世末期,科研团队综合考虑到它的生存时代、生活习性、骨骼特征等,将其命名为“日行中新猛鸮”,意指来自中新世的昼行性鸮形目猛禽,相关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李志恒副研究员29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表示,“日行中新猛鸮”是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第一件保存完好的中新世鸱鸮类猫头鹰化石。本项研究不仅为学界重建了猫头鹰昼—夜行性的演化历史,还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边的古生态,以及古北界鸟类的区系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所李志恒副研究员介绍中国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的研究成果。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他介绍说,这件“日行中新猛鸮”化石标本出土自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临夏盆地的柳树组细粒粉砂质粘土堆积,其与北鹰鸮的体型更为接近。这次研究将此件猫头鹰化石的巩膜小骨与55种爬行动物以及包括众多种猫头鹰在内的360多种鸟类的巩膜骨以及眼眶大小,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这种已经灭绝的猫头鹰的眼睛对光线的开放度较小,这样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度削弱,从而在正午时分也能看清楚东西。

日行中新猛鸮正型标本及眼部骨骼聚焦(蓝色覆盖处为巩膜骨,右边显示现代鸺鹠类猫头鹰眼眶中完整巩膜环)。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本次研究还利用鸟类多样性数据库中超过360个物种的数据,进行一项更大规模的统计分析,以昼行、夜行、或者早晨—傍晚出行等生活习性为特征点,开展演化特征的随机特征映射以及祖先状态重建,结果显示,所有现存猫头鹰的祖先几乎肯定都是夜间为主的活动模式,但包括鸺鹠属和中新猛鸮在内的猛鸮属的祖先,则是无疑的白日行者。而将中新猛鸮的数据加入其中后,猛鸮类昼行性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

此外,根据这件中国最早猫头鹰化石标本眼睛后面颧骨尾部的一个大的肿块形突起,研究团队将“日行中新猛鸮”与北鹰鸮、鸺鹠类猫头鹰组成的猛鸮类归为姊妹群。至于“日行中新猛鸮”为何“离经叛道”演化为白天活动猛禽,科研团队希望后续通过更多化石来进行深入研究予以揭示。中新社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

本文共1页 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孙自法
点击阅读更多【科研】新闻
《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 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
《通讯-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论文:感染寄生虫的狼更可能成为狼群首领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绘制世界首幅全球树种多样性对森林抵抗力影响空间分布图
“天籁实验阵列”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事件
《科学报告》发表动物行为研究:鱼会做加减法?5以内,会!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国际最新人类学论文:野生黑猩猩使用工具或是通过社会学习
[下篇文章] 耀眼实力征服川渝专业用户,追风ET-i或成混动又一爆款
[上篇文章] 智空间:打造数智化、低碳化现代智慧产业园区运营商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