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环境牵系一座城市的健康运转,也直接体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座现代化都市,成都正努力建设“宜人”城市,而营造和谐顺畅的交通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但是,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事关交通的“城市病”往往不可避免。交通道路负荷超重、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交通管理和服务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市民交通行为不文明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城市交通造成压力,不仅降低了城市的运转效率,更给广大市民的正常生活添“堵”。
打造“便捷化的交通设施+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人性化的交通服务”,这是成都在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时提出的思路和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切实做好缓堵保畅工作,绝不是一两个职能部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其中,为着眼长远、制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职能部门需要推出更高效、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举措,普通群众需要具备自觉自愿、积极配合的交通意识……只有把这些积极因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一座城市的交通环境。
本着反映民意,吸纳民智,促进问题解决的原则,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缓堵保畅——成都传媒集团联动报道”,同时开通缓堵保畅热线,如果您身边存在交通拥堵、乱停乱放、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可以拨打党报热线962211,我们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倾听您的声音,尽快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