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的殉难之地
在我看来,让科甲巷扬名的并不仅是科举或朱熹祠堂,而还在于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凌迟之地。
2006年,在锦华馆馆口,一座3米高、1米多宽的汉白玉碑好像天外来客,与周围浓郁的商业氛围形成了巨大反差,引得行人驻足观看。上面镌刻有清末文人高旭于1906年托石达开之名而作的五言律诗《入川题壁》。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但据说,后两句诗因有些“血腥”被删除,因而诗碑上只有前面6句。其实想一想就该明白,如是出自石达开之手,“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就是驴唇不对马嘴,石达开不可能自称为“大盗”,何况他曾“应省试,举孝廉,邃于孙吴之学”,显然是深悟学问神髓之人。关键还在于,托名之作诗格太糙,比起石达开的诗心,有云泥立判之别。比如他的“述怀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戎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气势沉雄,被《饮冰室诗话》收录,梁启超赞不绝口,认为即使是陈琳的《讨曹操檄》、骆宾王的《讨武氏檄》都不如此联。
翼王石达开(1830年—1863年)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6岁便“被访出山”,19岁统率千军万马,20岁封王,遇害时年仅33岁。当年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石棉县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就关押在科甲巷里的衙门,后又在科甲巷的监狱里被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