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北宋成都主干道首次现身 水流地势共同造就成都城市格局
2014-05-30 14:05:01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易立带领记者走近北宋街道遗址,并仔细地介绍说:“这条北宋街道不仅相当宽,而且应该会相当长。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这条街道有8米宽,西侧比较接近考古工地外沿,东侧跟唐代庭院遗址的墙根相接,这个宽度在成都的考古历史上都可以说是比较惊人的。目前发掘区域有限,发掘出了40米长,不过据我们推测,这条道路往南往北一定都可以延伸,往北位于体育中心东侧之下,往南位于居民楼之下,估计居民楼下方的道路应该还保存得很好。”易立告诉记者,这条北宋道路的重要性在成都体育中心的本次考古发现中可以列入前三:“根据这条北宋道路的宽度和所在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出它一定是北宋时期成都城的中心主干道。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在成都其他考古工地内发现过北宋道路遗址,一直只有南宋道路遗址,这次发现了北宋的主干道,对于我们今后认知北宋时期的成都城非常有价值。这是本次发掘继摩诃池遗址和唐代庭院遗址之后的第三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8米的宽度跟现代城市道路相比也许并不算宽,但和古代相近时期的道路比较,它的宽度便立刻显得惊人了。

水流、地势

共同造就成都格局

昨晚,记者将新发现的北宋道路遗址告诉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王毅表示,接到记者的电话才刚刚知道这一消息。但王毅激动地说,北宋道路的发现在成都考古工作中极为罕见,由于北宋的城市几乎是唐代的延续,所以北宋道路遗址的发现不仅有助于研究北宋的成都,还可以让后人明白唐代成都的格局,是了解成都城的历史和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

北偏东30°是否是成都历来的主干道角度?王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告诉记者,这种城市格局是顺着水性和地势而建,“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出,成都城里的许多主要道路都大致平行于锦江,这种道路格局其实从古代一直如此,成都的道路一直都是平行或垂直于都江堰水系。这样建造主要是从防水的角度,成都平原有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而且水流丰富,主干道顺应这一方向之后,城市的泄水、排涝都变得很方便。也曾经有专家表示,这一北偏东30°的角度也和成都的太阳直射角度有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祝丹妮
点击阅读更多【考古】新闻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马鞍山市挂牌成立
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现一处面积约1475平方米唐代建筑基址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
新津邓双宝资山出土罕见通体彩绘陶楼 文保专家用高科技拍出“尖嘴动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首现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未成年人墓葬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东汉家族墓群发现“摇钱树”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下篇文章] 武侯区簇桥街道“洋楼”老了 政府“出大头”治好病
[上篇文章]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百年华西坝 今日新辉煌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