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多平方米的宽敞厂房里,布满了用于数控车床、铣床、电火花加工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床旁整齐地排放着加工完成的零件。
只不过,正在紧张工作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他们都是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
这里,就是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这里还不仅仅是实训基地,还是一个真正的工厂——所有产品都是按照客户订单生产,并必须保质保量交给客户的。该校副校长况在友说:“学生在实训工厂就是车间工人。他们在这里做的不仅仅是实训作品,而是要走上市场的机械加工产品。”据了解,成都市机械职业技术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对外承担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等业务,目前已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
学生实训课就是工人生产过程
“学校每年都要花近50万元购买钢材。”在实训工厂外堆放着的钢材,是学校刚刚购置回来的。据况在友介绍,学生们在实训课使用的就是这堆“真材实料”的钢材原料,而“不是用木头等替代材料”。学生们生产出的机械零件,也是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的。“我们的学生实训课其实也就是工人生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