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此大难的成都满目疮痍,大清建政之初只好将省府驻节阆中。清康熙四年,四川督抚张德地奏请在明王府旧址改建贡院之后,这才把科举考场迁回成都。以后逐年增建,到同治年间已建成明远楼、致公堂、文昌殿等楼堂馆所百余间,均高阔轩敞,用作科举之考场。也是自清代开始,当年蜀王府一带被成都人称作“皇城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于是,贡院里创办了各种学堂。辛亥革命中,宣布四川独立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在贡院致公堂前宣布成立。随后学堂陆续迁出,此处成为四川省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民国七年(1918年),国立四川大学的前身主体部分在此办学。
1917年和1932年两次军阀混战使蜀王府遭到极大破坏。抗战时期,日军轰炸成都时,城楼上还设置了空袭警报设施。1967年蜀王府剩下的建筑被炸毁,变成为“敬祝毛泽东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如今这里是四川科技馆所在。
一千多年过去了,从唐代诗人武元衡的“爱水看花日日来”,到南宋诗人陆游“一过一销魂”的“摩诃大池苑”,再到蜀王府、贡院,成都的面貌白云苍狗。鼎盛时期的繁华瑰丽和战乱时期的民生凋敝形成历史的反差,留给后世无尽的思索。吴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