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2015-01-17 22:37:1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但在晚年贫困潦倒,靠友人的接济生活。但是当他定居成都,亲身感到摩诃池之美时,却写下了《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这份醉卧摩诃池的潇洒,成为诗圣晚期诗作当中不多的浪漫之作。

武元衡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曾侄孙,他在摩诃池上留下了《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将摩诃池的繁华与对友人的留恋刻画得入木三分。

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他时欲寄相思字,何处黄云是陇间。

中唐儒士畅当和晚唐名将高骈都沉醉于摩诃池的美景当中,作诗将摩诃池那份世外桃源般的安宁和闲适,诠释得淋漓尽致。畅当在《偶宴西蜀摩诃池》中写道:

珍木郁清池,风荷左右披。浅觞宁及醉,慢舸不知移。

荫簟流光冷,凝簪照影欹。胡为独羁者,雪涕向涟漪。

高骈则写下了《残春遣兴》:

画舸轻桡柳色新,摩诃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

说起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中的严郑公,本名严武,是杜甫的挚友,曾任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严武作为军队将领,战功赫赫,因与郭子仪配合大破吐蕃,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据《旧唐书·杜甫传》中记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成为今天“杜甫草堂”的原型。在杜甫客居成都期间,严武数次劝杜甫出仕,最终杜甫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杜工部”之称的由来。

由于严武给予了杜甫极大的帮助,杜甫对其极为感恩,虽然其年纪比严武大14岁,但在诗作中一般都是恭恭敬敬地称严武为“严公”、“严郑公”、“严中丞”等。而严武则把杜甫一直当亲密好友对待,在大多数场合下都称杜甫为“杜二”(唐人用排行称呼对方并非蔑视,而有亲热的意思,只是没有称“公”与官职那样的正式与郑重)。

唐代宗永泰元年4月(765年),年仅40岁的严武去世,杜甫悲痛异常,赋诗寄托对严武的哀思。他曾在《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写道“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将严武的早卒比成颜回、贾谊,诸葛亮和文翁,对其推崇备至。而在失去了严武的护持后,杜甫被迫于同年5月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今重庆奉节)两年,后来漂泊湖南湖北一带,写下了传诵至今的《阁夜》 。

本文共16页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东华门】新闻
千古风流东华门 自古是成都核心区
东华门遗址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下篇文章] 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上篇文章] 罗家宽:走出夔门,回望巴蜀 画到妙处静气生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