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新繁棕编 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一顶帽子 指间绽放新生命
2015-01-31 23:35:01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让手艺人有“想头”

棕编才能传承下去

朱木兰20岁时从郫县嫁到新繁龙安乡,与潘丰顺结为夫妻。朱木兰就跟着婆婆学习棕编技艺,“民间手工艺都是祖传的,家里的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她心灵手巧,学得快、肯吃苦,很快就在棕编手艺人里出了名。1978年,新都县外贸公司在新繁设立了棕编加工点和收购点,朱木兰在加工点当上了一名技术工人。80年代初期,新繁棕编产销两旺,步入辉煌时代。1986年由于外贸不景气,新繁棕编开始滞销,新都外贸公司在新繁设立的加工点和收购点被撤走。仿佛一夜之间,新繁的棕编手艺人就失业了,大多数新繁人不得不放弃曾经养活了新繁人的棕编技艺,另谋出路。

“我始终觉得这个棕叶做帽子,丢了太可惜。以前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们的帽子。”朱木兰也曾外出学习裁剪,做过一段时间裁缝,还办起缝纫培训班,但她心里始终放不下棕编。后来她又从村里收了一些帽子,自己背到成都去卖。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舒欣
点击阅读更多【新繁棕编】新闻
新繁棕编 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一顶帽子 指间绽放新生命
新繁棕编亮相印度新德里 世界舞台上的成都技艺
[下篇文章] 成都耀华餐厅的辉煌岁月 曾是市区内唯一中西合璧餐厅
[上篇文章] 传统与现代结合 首次超大规模川剧变脸亮相《最强大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