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推出“百名被骗老人”样本分析
《听信讲座 老人一年花10多万买保健品》、《花20多万元买保健品 85岁老人成“月光族”》、《79岁大爷7年打卡听养生讲座买1.1万床上用品激怒老伴》……一个多月来,华西都市报连续推出10余篇关于“保健品骗局”的报道,本报96111热线先后接到上百个投诉电话,集中在保健品领域。节俭的老人为何掏空钱包购买保健品?商家用了哪些招数?华西都市报以超过一百位上当的老人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制图/姜宣凭
受骗金额
九成老人花费数万
子女们不解,向来连打的都舍不得的老年人,为何会掏光了家底去购买保健品,“成箱成箱地买回来”。
在华西都市报接到的116个电话投诉当中,打来电话的83%是老年人子女,5%为购买者老伴,仅有2%的老年人是自己发现上当受骗后向本报投诉的。此外,还有10%的热心读者打来电话,举报其附近的“养生讲座骗局”,“讲座现场又看电视又唱歌,受骗的老年人太可怜了”。
上当花钱的老人中,90%都花费数万元,其中4名老人因为买保健品成了“月光族”,并继续向子女和朋友要钱买保健品。大多数子女都称,不知道老人到底花了多少,只能大概估算。杜女士的母亲一年花了不止10万元,段女士则估算公公几年时间“花了大概20万”。还有一些老人还欠了债,其中数额最高的达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