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嗅辨师 用鼻子给空气挑刺
2016-01-04 23:50:08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分格坐好的6名嗅辨师从判定师手中接过一组无臭袋,打开无臭袋瓶塞,一手扶住通气管对准鼻子,一手轻轻挤压袋子,3个袋子都嗅辨完毕后,嗅辨师向判定师说出含有臭气的袋子编号,判定师在实验记录表上及时做好记录,等6名嗅辨师分别嗅辨完毕后,进入下一个稀释倍数,同一被测气体的数轮实验结束后,判定师对结果汇总,根据检测标准规定的公式,计算出样品的臭气浓度。记者了解到,由于嗅辨工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容易引起嗅辨师过度疲劳而影响嗅觉,“一般来说,每嗅辨一个小时需要休息20分钟左右。”

有人表示不解,现在仪器那么多,为何还需要靠人的鼻子来闻臭气呢?据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环卫监测所杜副所长介绍,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由于恶臭气体一般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普通仪器只能对单一气体比较敏感,而对于混合气体,它们就不“感冒”,这个时候就需要人的鼻子来“明察秋毫”。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臭气浓度检测方法为“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所以我们需要嗅辨师。

“我们根据标准公式计算分析得出臭气浓度数据,最终形成报告,并在检测报告上盖CMA计量认证的标识。”据介绍,这意味着,报告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能为有关部门进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根据这些数据,发现哪家企业、哪些市政环卫设施有问题,有关人员就会去查找污染源,并进行整治,实现监测与管理的有效联动,把恶臭污染降到最低。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霞
点击阅读更多【空气质量】新闻
2025年5月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9%
13日沙尘天气罕见南下影响海南岛,造成大范围空气污染
2025年1-2月北京PM2.5累计浓度26.8微克/立方米 创历史同期最低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1月下半月(1月16日—31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有轻度霾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四川盆地、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有轻度霾
2024年一季度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测未来五天中国大部空气质量整体偏差
29日至30日四川盆地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有轻至中度霾
29日至30日四川盆地等地大气扩散条件较差 有轻至中度霾
[下篇文章] 成都新年音乐会主舞台乐队表演火热 创客音乐团队带来问候
[上篇文章] 双流打造成都首台LED流动法治宣传车 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