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援藏队给甘孜州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2016-08-24 21:08:17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2013年,看到洛松多吉一家住进了新家后,村里的其他98户村民也按捺不住,相继主动配合实施了“四改、三化”,其他3户五保户则实现了集中供养。短短两年时间,王大龙新村就有了一个新“别名”——国道215线沿线一颗靓丽的明珠。

幸福美丽新村建起来,产业也要强起来!在对口援建中,双流区将其作为重要的援建项目之一,一方面按照“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对村民住宅实现“四改、三化”,实现人畜分离;另一方面,双流区又投入330万元,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全面帮扶。

以前,王大龙村都以种植青稞为主,如今改种经济作物,背后有很多故事。巴塘90%的蔬菜都是从云南经过王大龙村运进来,为什么村里不可以自己种?了解到这一事实后,双流援藏队在对王大龙村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先后为该村规划并发展了酸石榴、核桃、南区海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如今临近该村10多分钟车程,投资180亿元的苏洼龙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等到电站建好后,我们的蔬菜就再也不愁销路咯!”看到发展机遇的村民们,每天都向施工队打听着电站的工程进度,“这是我们的盼头。”

在王大龙村采访时,记者正好碰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被送到村上,“有了这块牌子,我们的发展后劲更足了。”村民们围在村支部书记土登家里,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截至目前,王大龙村以村里9户贫困户为依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已经先期发展了21亩蔬菜种植基地。据土登介绍,如今全村的103户村民已全部加入合作社,下一步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双流区对口帮扶下,王大龙村的蔬菜种植产业有了飞跃式发展,实现玉米增收45000斤,南区海椒增产8000斤。此外,记者根据双流区提供的数据发现,截至2015年底,王大龙村农牧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底的3900元提高到了5960元,而这一数据,随着蔬菜基地等的不断投产,还将不断增加。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赵荣昌 谢明刚
点击阅读更多【援藏】新闻
30年来援藏工作开展情况发布会召开: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重庆名师送教入昌”活动在西藏昌都正式启动
什邡市七一中学111名藏族学生告别母校 返回青海玉树参加高考
什邡市七一中学111名藏族学生告别母校 返回青海玉树参加高考
四川泌尿外科医院援藏医疗队再出征
四川泌尿外科医院援藏医疗队再出征
雅安市向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捐6吨“暖心蔬菜”
雅安市向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捐6吨“暖心蔬菜”
投入1689万元 成都高新区助力甘孜州德格县群众健康脱贫
青羊援藏干部日记走红网络 用脚步丈量援藏扶贫路
崇州市对口支援“农业共营制”走进纯净高原
崇州市对口支援“农业共营制”走进纯净高原
[下篇文章]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须与住宅同步投用
[上篇文章] 国家电网成都供电公司保安全保民生 切实做好电网迎峰度夏工作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