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为什么建设“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
2016-09-19 15:48:00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李霞: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

“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骨架,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和根本支撑。任何宏大的战略构想,没有科学的城市空间战略作支撑,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首先提出的城市空间问题,足见其重要地位。”李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那么,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战略,为什么需要从国际视角谋划国家中心城市?为什么建设“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为什么强调构建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李霞一一为我们进行了剖析。

为什么需要从国际视角谋划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的伟大抱负’,需要大格局、大视野、大魄力。”李霞谈道,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要从国际视野、区域视角谋划成都外部空间坐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世界城市更多是复制东亚模式,而未来中国的世界城市将致力于创造“中国特色、引领世界”的新城市文明。未来中国的世界城市应该是在世界生产力革新中扮演特殊角色,具有更强大的全球交往能力,且具有优质生活品质和独特地域文化的城市。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城市的坐标上,成都都是一种极具标示性的独特存在,是一个拥有独特基因的城市。从国际视角来看,成都是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一带一路’的衔接与控制中枢、西部地区的国际门户;从国家视角来看,成都是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过渡区,既具有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以及多类型的物种资源,又是多民族文化交界地区以及经济活动高密集聚区。我们需要格外注意这种‘独特性’,因为在这些不可更改的基因中往往孕育着未来的‘先锋性’和 ‘示范性’。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靠边,面临现实的地理区位短板。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成都迫切需要全面摒弃‘盆地意识’、全力打破‘西部宿命’,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向西开放的历史机遇,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这既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成都的重大使命,也是成都突破内陆、走向国际的现实途径。"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艳玲
点击阅读更多【城市规划】新闻
蒲江县推动构建“一带两核、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蒲江县推动构建“一带两核、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成都日报评论:​雄安新区规划的启示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面开启“三步走”战略 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
市民热议成都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特点与创新:四个转型 四个进阶
专家点评成都市新一轮总规:与国家战略共生人居环境建设向更高阶迈进
中国温江·加拿大荷顿山可持续区域规划论坛举行
中国温江·加拿大荷顿山可持续区域规划论坛举行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构筑城市发展新动力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构筑城市发展新动力
[下篇文章] 成都市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座谈会 紧扣学习主题 争当发展标兵
[上篇文章] 成都市兴蓉集团践行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