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博物馆馆长王毅:从一座馆,看一座城
2016-09-19 23:51:0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谈起新馆的藏品与展陈,王毅馆长颇自豪:“20余万件藏品中,展出品多达5000余件,每件文物,都是由众多专家精心挑选而出。丰富的展示手段,将成都4500年的城市文明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城市画卷。”

对话

触摸4500年城市文明脉络

闪亮登场

记者(以下简称记):新馆为何选址在寸土寸金的天府广场?

王毅(以下简称王):旧馆1984年在东风路大慈寺对外开放,一时引起轰动。随着时间推移,凸显许多问题,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展品,在不到2000平方米的展厅展出,显得十分局促,新馆建设亟待推进。

新馆的选址曾有多个方案,最终选择在天府广场,可说是众望所归。巧合的是,在新馆建设过程中,一件件“镇城之宝”在附近出土:巍巍大汉碑、镇水石犀等,在体育中心南侧发现摩诃池遗迹以及从汉代到明代不同时期的重要遗存……把天府广场旁寸土寸金的 “宝地”留给博物馆,实现了古今延续的历史对话。

记:新馆修建也是历经曲折。

提花木织机模型 

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馆选址即开始进行。2001年2月8日,金沙遗址的发现,成为新世纪中国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这一确立从宝墩到三星堆、金沙的成都城市文明轨迹和坐标的考古发现轰动一时,显然,金沙遗址博物馆建设更为紧迫。于是直到2007年,新馆设计方案才公示完毕,即将动土,却又遇上“5·12”大地震,建设计划再次延后。2009年12月16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专程前来,新馆建设终于迎来了奠基的好日子。

记:六年的建设时间算不算长?

王:对普通建筑而言,六年肯定偏长,但对一座高标准的文化建筑的修建,我认为是恰到好处。

“5·12”地震后,新馆的抗震设防标准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7级调高到8级,让博物馆建筑有了安全保障,也增大了难度。在东邻城市中心广场、旁有高楼、下有地铁的特殊地段修建,这在国内外博物馆选址中极为罕见,无疑是对建设施工的挑战。

本文共7页 1234567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吴亦铮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博物馆】新闻
小小文物守护人50强选手今日成都博物馆绘石犀
5万游客小长假期间领略成都博物馆“餐桌上的文化之旅”
成都博物馆闭馆日破例开馆迎客 近3000名观众入馆观展
四川油画邀请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展 看15位领军油画家代表作
成都博物馆“好雨时节”展落幕 20万观众共赴时光之旅
成都博物馆“好雨时节”展落幕 20万观众共赴时光之旅
成都博物馆新展“双城记:成都·宜宾”火热举行
唐澜芯:且将溯古作寻常
重磅展览《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11日开展 透过243件馆藏文物 了解俄罗斯历史文化
[下篇文章] 成都入秋明后两天继续有雨
[上篇文章] 唐宋成都街市繁华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