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称天府”是南北朝诗人卢思道的诗句,“天府之国”成为秦汉成都的鲜明标记。成都平原从宝墩、三星堆、金沙即有水利设施,传说中古蜀杜宇王时期“鳖灵治水,民得陆处”,在温江红桥村发现有距今4000年前后的护岸设施。史载战国秦时期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于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汉代,成都和洛阳、邯郸、临菑、宛“列备五都”,成为世界东方的著名大都市。成都是当时的漆器、铜器和蜀锦的生产中心,代表了当时国内最高工艺水平,行销全国甚至境外,其中蜀锦成为南北丝路的抢手产品。秦汉时期是成都城市发展第二次高峰。
“喧然名都会”是杜甫《成都府》的诗句,也是唐宋成都繁华都市的真实写照。唐宋成都经济空前繁荣,中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成都与扬州媲美,有“扬一益二”盛誉。唐代窦师伦对蜀锦工艺作了进一步改良,蜀锦产品一时风靡世界,成都有了“世界织锦之都”美誉。成都也是当时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宋代成都经济继续繁荣,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于斯。唐宋时期成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也是城市发展史的第三次高峰。
“丹楼生晚辉”源于明代诗人杨慎的诗句,明清时的成都充满感伤,却仍令人留念。南宋以后,成都饱受战乱,成都城市和经济屡遭破坏,人口急剧减少。但经过“湖广填四川”和明末清初几次大的移民,成都在废墟中崛起重生,仍然发挥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引领作用。
“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将成都4500年城市文明史呈现到观众眼前。盛衰交替,起伏跌宕,成都以坚韧不拔、海纳百川的气度坦然面对,这一城市性格至今仍然得以传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