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河道边,悄悄有了洗手台,有了杂物袋和免费的纸巾,也没有人像扯哈达一样使用。成都的湖泊不再一南一北遥遥对望,新建的湿地与湖泊分布在东南西北;买了公交卡后发现,与温江区郫都区等一张公交卡可以通刷,就像温哥华与墨尔本的一城多市格局,“城”有容乃大,而“市”也不再画地为牢;家里的退休老人到社区办事,发现本来要回老家开证明才能报销的医疗费,现在直接可以报了,本来要回老家办的身份证,现在直接就能在成都办了。在浣花溪看着翻飞的白鹭与燕子,在白鹭湾遇到野鸭们悠然游过,等到有一天它们愿意停下来,毫无戒心地吃游人手中的食物,普通人对大都市的盼望也就真的完满了。
成都越来越有大都市的风范了,英语对大都市的描绘metropolis,因为在他们看来,大都市是建立在metro之上。人们对城市的希望并非好莱坞版本巨大尺度的建筑与豪车美女,而是足够便捷的地铁与公交网络、足够多的公共免费设施、足够友善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在丙申丁酉之交,我们踩在历史的拐点之上:成都,退一步是天府之国的温润回忆,进一步是大城崛起的宏大叙事。宏大处可入历史,而普通人的愿景一天天,一年年,变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