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住近处是川剧团后门,戏快结束看门人会说:“进去吧,快煞割了。”等在门口的娃娃便蜂拥而入,去看戏尾巴。长大后,读元杂剧我才弄明白煞割一词竟然是和杂剧有关。元曲套数中收尾的几段唱叫煞:头煞,二煞,三煞……尾煞。清王夫之借用作文章收尾,也叫煞尾。也有人误写成杀割,甚至有的写为萨过,那和本意就相去甚远了。
有些词属于有音无字
还有些词则属于有音无字,比如蹲在哪儿,四川话说ku到哪儿。这ku字该怎样写?有些字倒是有音有字,但字典里解释却不贴切,如“孃“,《辞海》:同娘。孃川语读平声,娘为二声;川语里孃为姨姨之意,和娘意不符。”黄四孃家花满蹊"(社甫),可见由来已久。我对语言没有研究,只是谈点个人感受,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电视剧《棒棒军》热播时,办公室里一位女同事笑着对我说:“你们四川话真逗,去了七八个人就说去了七八个人嘛,说:‘去了五六七八九十个人!’”
我笑了笑说:“你体会一下,是说去了好多好多的人好,还是这样说好呢?”
“哎,还真是的啊!”
四川方言所表现的精妙之处,普通话是无法传递的。或者说,四川话比普通话更“懂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