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川蜀之文化记号:地下的眼睛天上的石

2017-01-25 16:52:33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而在诗沃川原、石落惊天的记号书写中,还有很多关于石笋里、五担石镜、天涯石的故事。杜甫《石笋行》云:“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苔藓蚀尽波涛痕……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此诗不仅描述了突兀耸峭、波痕尽蚀的石笋,而且呼唤拔山壮士力显天地砌成以镇海眼的神物本根。唐人卢求的《成都记》提到“石笋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亦有细孔,可以贯丝”;而《新繁县志》“此地巨石嶙峋,父老传自它处飞来”之语,更增加了天石传说的神秘性。今成都石笋街与西较场街民居井内,尚可见石笋残根。当然,关于石笋,除了天石之说,尚有《华阳国志·蜀志》所述“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之论。而如今作为市级文物覆亭围栏保护的天涯石,露出地面仅两米,沉埋地下根深已不可见,我们只能从博物笔记中寻找它的光影了。可见,与支矶石、石笋一样,天涯石又是一个深植蜀地、有风雷气象和文化重力的巨石记号。

当然,最富钟情的蜀石,要算是石镜了。曾在骆宾王《畴昔篇》“华阳旧地标神制,石镜蛾眉真秀丽”诗句中惊艳亮相的石镜,到底隐藏着怎样凄美婉妙的故事呢?杜甫《石镜》诗“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的吟咏,句句不离石镜,将开明蜀王与美艳山精幻化的爱妃欲去欲留,厮缠苦守,歌《东平》以悦笑,赋《臾邪》《龙归》以悼悲,遣五丁力士担土起墓、冢石志哀的爱情故事,叙写得缠绵悱恻、幽婉动人。

关于蜀中巨石,考古学上认为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蜀人祭祀祖先、敬畏自然的大石崇拜遗迹。然蜀都平原并不产大石,如果将文翁石室、仙槎支机、石笋海眼、五丁担、石境、天涯石、五块石,还有成都附近的八阵图、新繁的飞来石联系起来看,这些无往无归的石头独矗平川、列行成阵,实在有许多神异之处难以解释。虽然天外飞石的遗迹和传说在其他地域亦有记载,虽然包括支矶石在内的蜀石附会传说的成分不少,但蜀地如此众多的巨石、仙石与神石,其举重若轻、钟情灵秀的文化记号与人石倚依的特异之处,还是颇耐人寻味的。

地下的眼睛向上看,看到天上再回转人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不与他地相连的蜀,用放大的眼睛接引明光灵气,建造了宫府连天的蜀宇气象。天上的石头飞下来,深入地下碰撞出生命的温度,“嘉陵驿路三千里,处处春山叫画眉”,触目崇山险隘的川,用巨大的石头积聚力量,把河流变成了平野,在这片流动生息的川原上玉成了人间天府之国。一首常常被误读了的词道的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正是这一片移动的江南蜀地,蜀锦簇桥、洗衣浣花;游赏送仙、寿福九如,应天地钟情灵秀;祠畔香柏、池上白莲,罨池恰斋、含文卮言,达赤子性天之乐。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共4页 1234
[相关:巴蜀文化]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丁淑梅]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3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