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教授徐新建:香格里拉的多面镜像

2015-03-15 23:11:38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主持人语徐新建教授分别从文学异邦、宗教盟友、文化秘境、佛教藏传四个部分阐释了“香格里拉”这一文化符号的历史源流及其再生产过程,论述了“香格里拉”的多面性问题,并以此阐发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既让广大旅游者对香格里拉有一个全新认识,也体现旅游景观、历史时空中的“香格里拉再生产”。这也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对“香格里拉”概念最为全面、深刻的论述。

本期嘉宾

徐新建,1955年生于贵阳。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已出版《西南研究论》《苗疆考察记》《民歌与国学》等学术专著十余部,《香格里拉多面向》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和《甘青川藏族口传文化汇典》的阶段成果。

对话

香格里拉在那里,让我们去找寻

被文学虚构出来的“乌有之乡”

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是作家出身,多年前你写的笔记体散文就提到过香格里拉,请谈谈你研究的缘起。

徐新建(以下简称徐):我长期学习生活都在西南,对民间、原生态的东西接触多,这令我渴望自己的治学“接地气”。1990年代,我参与“西南研究书系”编撰,从总论、专题、个案的研究分野来考察云贵川文化。调入四川大学后,我参与组织了“藏彝走廊的人类学论坛”,香格里拉作为“走廊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点位,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我关注到民国时期刘曼卿(1906—1941,藏名雍金)对该地区的描述。她作为当时的民国政府特使前往西藏,其报告体著作《康藏轺征》吸引了我,她对中甸一带的描绘翔实而生动:“忽见广阔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再行则城市俨然,炊烟如缕,恍若武陵渔父,误入桃源仙境。此何地欤?乃滇康交界之中甸县城也。”这书的出版要早于《消失的地平线》。近些年旅游大热,几乎是全民参与,谁还不知香格里拉?但认真考量的话,这个概念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很多人的想象……为此,我已有写一部专著的打算。

本文共7页 1234567
[相关:香格里拉]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蒋蓝]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