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 成都转型启示录 布局之道:“全产业链”

2015-05-19 10:33:33 | 成都热线 | www.cdrx.net

除了本身具备较完善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之前的“1313发展战略”也为其提供了框架基础。“算是一个雏形。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融合最新发展态势,形成了现在‘成都制造2025’送审稿。这是第15稿。”

虽然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比,成都的总体实力仍显不足,可谓“全而不强、散而不聚”。据成都市经信委提供的一份资料,在城市对标中,虽然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保持第一,但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只排名第7位,不到深圳的1/2。

综合研判,成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综合竞争力在副省级城市中尚处于第二梯队,面临既要做大又要做强的双重任务。因为长期发展内生性经济,成都的产业门类很全,但直至目前,在工业领域还没有一家主营业务超千亿的企业。“我们的发展,还处在量质并举阶段。量没有积累好,不可能有质的提升。”“不是说今天提出来,明天就可以完成。以前都是五年规划,对于发展工业经济来说,这个时间跨度实在太短了。要培育一个产业,让它真正在一个地方生根发芽,至少需要几十年。还像以前珠三角企业那样搞代工,根本没有生命力。”

问题是,连这些城市都没有完成的转型升级,成都又靠什么?

成都没有照搬国家的规划。国家选了十大领域,成都分了三个层级:高端突破、中端崛起、低端提升。高端产业诸如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这些本来就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未来要更加突破,直至具备全球竞争力。

虽然国家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但对于成都而言,不能仅仅只有高端产业升级。 就像智能制造,无论未来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仍是“稳增长”和“保就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成都一些传统产业的贡献还是不小的,比如食品。”蒋炜认为,类似这样的传统产业,政府要考虑的,是怎么进一步扶持提升,帮助企业转型,而不是放弃。

“中国制造2025”很美,但再美也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甚至不是中国制造的全部。成都也一样,几乎囊括全国所有的工业门类,从所谓的1.0至3.0均有分布,不能指望整个城市的制造业全部一蹴而就、靓丽升级。尤其对处于转型中的大量中小企业而言,要参与进来并不容易。

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将这种转型升级理念真正传导到企业。毕竟转型需要资本,但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资金问题的解决还得依靠政府与金融机构,政策向来是资本的向导,相伴随的还有财税、金融政策的倾斜。

本文共11页 1234567891011
[相关:新常态]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成都日报] [编辑:成都热线 ]
延伸阅读
更多新闻
  • 热烈祝贺遂宁银行成都分行开业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158号
  • 热烈祝贺德阳银行更名长城华西银行
  • 热烈祝贺富邦华一银行入驻成都 富邦华一银行成都分行地址:人民南路四段19号威斯顿联邦大厦
成都热线官方微信号cdrxnet
成都新闻热线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西南网络旗下网站,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4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5798号-1
西南网络 SWNIC.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