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旧”立“新” 成都转型启示录 布局之道:“全产业链”
“目前,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每天生产2000辆汽车,到2016年产能将进一步放大,计划每天生产2400辆汽车。”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一位负责人称,成都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在中国西部设备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保持了A+级轿车市场的全国销量冠军。
经开区的招商工作也是按照“全产业链”布局的思路推进。这里的招商办公室贴着一张汽车主要零部件构成表,一辆整车被拆分为22个总成、160多个分总成,而招商人员的工作就是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所需,找出产业空缺,瞄准最优项目“补链招商”。
“得益于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成都汽车产业近3年来已连续跨上三大台阶:全产业链千亿元、汽车制造业千亿元、整车制造千亿元,成为全省成长最快的千亿特色优势产业。”黎明说。
在“全产业链”思路引导下,有“IT世界工厂”之称的成都高新综保区也瞄准新领域转型升级。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成都“IT路线图”正与全球IT产业版图深度接壤,其电子信息产业开始第二次飞跃,迈向产业的中高端。而这些高端产业的加快发展,也令成都经济面对“新常态”时更加底气十足。
目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
再造产业成都
2014年10月2日,随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天府新区成功跻身“国家队”,成为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说是新区,其实这个地方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勇先介绍,位于新区的广都,就是古蜀国建都的地方,而新区下辖的“华阳”,作为行政区划名则始于唐代。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极核牵引”战略,未来成都将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主极核”,培育、壮大一批以卫星城、区域中心城为代表的“次极核”,优化各“极核”的产业层次和功能品质,使之成为牵引成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专家们看来,由于成都中心城区这一“主极核”早已形成,有基础支撑,关键是如何加强发展,在功能、结构、总量等方面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正在建设中的天府新区和卫星城等,未来将进一步集中更多的要素,壮大经济总量,发挥牵引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功能。”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