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农商银行五年改革发展纪实 坚持服务乡土 服务中心 服务发展
档案和印章管理水平是内部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现。过去对档案和印章采取分散管理,随意性较强,流程也不规范,档案遗失和资料泄密事件时有发生。为规范档案管理,从2012年起,全行推进档案库建设工作,将文书、财务、信贷、人事、权证等各类档案进行集中存放,统一管理,同时将档案借阅和印章使用审批流程电子化,确保了档案和印章管理安全。
采购工作事关全行正常运转。2012年前,采购形式大于内容,随意性较强,在成本控制上没有体现作用。为提高采购效率和规范性,全行设立了采购中心,完善了集中采购管理机制,从采购谈判、招投标、专家选择、监督投诉等方面对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明确了供应商入围资质标准,丰富了集中采购目录,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还有效预防了违法违规行为。
在激烈的市场中勇立潮头,人才是关键。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来,该行按照前中后台相对独立的原则,对全行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并从结构调整、干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三方面,不断优化员工队伍,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数据显示,通过人力结构调整,全行员工平均年龄由2011年末的41岁降到35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4%,较2011年末大幅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考核是指导业务发展的风向标,2012年前,成都农商银行习惯了吃“大锅饭”的传统,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工作氛围。为了扭转这种“怪圈”,打破吃“大锅饭”的传统,该行从考核和激励两方面入手,按照“目标到人、预算到人、机制到人、考核到人”的思路,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合理评价员工贡献,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彻底解决人才制约业务发展的困境。
为改善信息科技落后的状况,该行重点从科技治理、项目建设和信息安全三方面着手,提升信息科技水平。经过几年努力,全行按照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信息科技风险“三重控制”机制,信息科技治理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载砥砺前行,五载春华秋实。成都农商银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不论是基础业务指标,还是总体经营规模;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竞争实力;不论是员工整体素质,还是企业品牌形象,都有了质的提升。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