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猫的花纹哪来的?由胚胎基因表达差异决定
2021-09-08 14:55:1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日发表的一项遗传学研究指出,家猫身上皮毛花纹(如斑纹)的形成是由发育胚胎中的特定分子决定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相同的皮肤细胞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这些遗传特征之后会让毛色形成复杂的花纹,这也是体现猫和许多其它哺乳动物多样性的一个典型特征。

猫咪的花色属于哺乳动物里最复杂的情况之一,甚至同一个品种的猫咪也可能“换”一身花纹,从而被误认为是另一个品种。实际上,猫咪的花纹与遗传学关系密切。此前的研究显示,家猫会在毛发生长过程中出现毛色花纹,相邻毛囊会在这个阶段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色素。不过,动物学家们对决定毛囊产生黑色或黄色黑色素的遗传学发育过程,一直不够了解。

此次,美国哈森阿尔法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格里高利·巴施及其同事研究了家猫的皮肤样本,这些样本取自不能成活的猫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他们还分析了组织切片中发现的单细胞基因和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胚胎的基因表达差异决定了毛发生长后期产生的毛色花纹的形状。他们认为,名为“Dickkopf 4”(Dkk4)的基因编码的一个信号分子,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的研究还表明,Dkk4基因在有细纹斑的猫(如阿比西尼亚猫或一种热带草原猫)的体内发生了突变。

虽然这项研究主要关注家猫,但巴施和共同作者们认为,研究结果可能也适用于豹、虎等其它哺乳动物的毛色花纹形成。科技日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

本文共1页 1
来源 科技日报  |   作者 张梦然
点击阅读更多【科研】新闻
《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 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入选
《通讯-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论文:感染寄生虫的狼更可能成为狼群首领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约2000万年前猬亚科新属种化石 牙齿特别食性特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绘制世界首幅全球树种多样性对森林抵抗力影响空间分布图
“天籁实验阵列”首次探测到快速射电暴事件
《科学报告》发表动物行为研究:鱼会做加减法?5以内,会!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然不是“夜猫子”
国际最新人类学论文:野生黑猩猩使用工具或是通过社会学习
[下篇文章] 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家三代为师 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上篇文章]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铁拳"行动 重点打击农村等领域8类违法行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